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内容简介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质量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所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质量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所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作者简介
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撰稿人,曾获得迈克·博格新闻奖、莱伊霍华德公共服务奖以及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颁发的无期限特稿作品杰出写作奖。
目录
引言
第1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第2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第3步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第4步 计划与执行
第5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第6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第7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第8步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
第9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
附录
样文
第1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第2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第3步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第4步 计划与执行
第5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第6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第7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第8步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
第9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
附录
样文
精彩书摘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获得好故事有哪些渠道?
靠阅读“窃取”思想
广泛阅读。除了少数一些能够随时随地发掘故事的天才外,其他人要想做到思如泉涌、提笔成章,就必须成为一位如饥似渴的广泛阅读者。仅仅翻阅一些高发行量的大众报刊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报刊的内容虽然能够让一名记者紧跟事件发展,在竞争中不至于落伍,但是这些报刊对故事的报道往往已经相当成功,记者根据这样的报道进行再创作的机会已经很小,很难再写出能够与之媲美的报道。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可以期待的最好情况就是,一个故事已经成形,但还不完整,需要进一步雕琢,去粗存精;或者他能从其他人故事报道的主线中发掘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第二视角。不过,那些总是希望在现成的故事上进行二度加工的记者,很可能会夸大事实,制造错误的迹象来体现故事的重要性。不过编辑可不是吃干饭的,即便他们真的很愚蠢,绝大多数读者也不是傻瓜,是真是假,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你的选题要广泛。你的选题不但是自己感兴趣的,还应该是涉及面很广但又缺乏报道的。此外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物,进行大量阅读,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这些都应该在你的阅读范围之内。
这样的阅读可能是令人痛苦的,很可能大量的内容都枯燥无味、没有用处。但这样的出版物不是新闻媒体的竞争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内容中窃取思想而不受惩罚。不仅如此,这些出版物所发表的最新进展和原创思想,往往都要先于大众媒介。
随时记录灵感。在阅读材料时,一方面你要把想到的故事点迅速做成笔记,另一方面要把重要资料做成剪报收集起来。数据可以储存在大脑中等以后去回忆,但灵感与创意就如晨雾一样,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没有笔记的话,过一段时间当你再去看自己的剪报时,很可能会奇怪自己为什么要留这些东西。
为选题做档案。一定要有系统的档案记录,否则你很可能无法找到自己最初的创意。一位特稿写作者需要给自己的选题进行档案管理,并且定期进行整理。如何建立这些档案取决于作者的报道领域和兴趣品味,但每一个档案系统都应该包括一个“备忘录”。这里记录的是一些时效性强,或者看上去很热门的选题——这些选题如果不赶快完成,机会就可能消失,或者被竞争对手抢走。
如果你做了以上这些事情,那你就自然而然地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像一个专线记者(只报道某个领域内的新闻)一样,全面关注这个领域。
……
获得好故事有哪些渠道?
靠阅读“窃取”思想
广泛阅读。除了少数一些能够随时随地发掘故事的天才外,其他人要想做到思如泉涌、提笔成章,就必须成为一位如饥似渴的广泛阅读者。仅仅翻阅一些高发行量的大众报刊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报刊的内容虽然能够让一名记者紧跟事件发展,在竞争中不至于落伍,但是这些报刊对故事的报道往往已经相当成功,记者根据这样的报道进行再创作的机会已经很小,很难再写出能够与之媲美的报道。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可以期待的最好情况就是,一个故事已经成形,但还不完整,需要进一步雕琢,去粗存精;或者他能从其他人故事报道的主线中发掘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第二视角。不过,那些总是希望在现成的故事上进行二度加工的记者,很可能会夸大事实,制造错误的迹象来体现故事的重要性。不过编辑可不是吃干饭的,即便他们真的很愚蠢,绝大多数读者也不是傻瓜,是真是假,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你的选题要广泛。你的选题不但是自己感兴趣的,还应该是涉及面很广但又缺乏报道的。此外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物,进行大量阅读,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这些都应该在你的阅读范围之内。
这样的阅读可能是令人痛苦的,很可能大量的内容都枯燥无味、没有用处。但这样的出版物不是新闻媒体的竞争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内容中窃取思想而不受惩罚。不仅如此,这些出版物所发表的最新进展和原创思想,往往都要先于大众媒介。
随时记录灵感。在阅读材料时,一方面你要把想到的故事点迅速做成笔记,另一方面要把重要资料做成剪报收集起来。数据可以储存在大脑中等以后去回忆,但灵感与创意就如晨雾一样,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没有笔记的话,过一段时间当你再去看自己的剪报时,很可能会奇怪自己为什么要留这些东西。
为选题做档案。一定要有系统的档案记录,否则你很可能无法找到自己最初的创意。一位特稿写作者需要给自己的选题进行档案管理,并且定期进行整理。如何建立这些档案取决于作者的报道领域和兴趣品味,但每一个档案系统都应该包括一个“备忘录”。这里记录的是一些时效性强,或者看上去很热门的选题——这些选题如果不赶快完成,机会就可能消失,或者被竞争对手抢走。
如果你做了以上这些事情,那你就自然而然地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像一个专线记者(只报道某个领域内的新闻)一样,全面关注这个领域。
……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